观点 | 风浪再大,也要喝一杯功夫茶
不知大家对几天前推送的季报中两位帅哥的合照是否还有印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负责的FIP项目(捕捞提升项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看我们正经的季报?
和鱿鱼死磕的智渔人
著名的海上走廊——台湾海峡的南端,南海与东海的交界处有一个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的渔场,地理位置优越, 是大潮汕地区、广东省、福建省和港澳台地区的重要渔场, 也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海区之一。
汕头-台湾浅滩渔场地理位置示意图
渔场地处亚热带,常年季风不断,海底地形复杂,是黑潮高温、外海高盐与沿岸水及大陆径流交汇混合处,同时,上升流形成了各种海洋锋面,营养物质丰富,具备了海洋生物繁殖、生长、栖息的各种有利因素 。这种上升流区和混合水域海底为沙砾岩礁、波浪状盆地的海区,海底藻类丰富,特别适合鱿鱼等头足类栖息、产卵、卵鞘附着孵化 。
汕头南澳岛渔民手绘当年传统桁槽作业场景
(图源: 南澳中柱村王培锋)
“桁槽作业就是在海峡急流处竖立十几根高大笔直的松木,每根间隔十米左右,在松木柱中间海里放置渔网。利用潮汐进退,把顺流而下的鱼虾流归网尾。在潮汐将尽、海流趋缓时拉上渔网,把鱼虾倒进鱼筐。我们家乡渔民沿用这种捕捞作业,从明代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共有几百年历史。”
—— 邱创仕 (汕头渔民后代)
中国枪乌贼(地方名:本港鱿鱼、中国鱿鱼、台湾锁管、拖鱿鱼、长筒鱿)是世界枪乌贼科中最重要的经济种,约占世界枪乌贼科总产量的60%。据相关文献记载,自1950年前后,潮汕地区就有鱿鱼捕捞,作业方式也从传统的手工手钓,发展到如今拖网、延绳钓等多种作业方式。捕获物被加工为腌制品、干制品、小包装即食制品和出口冻品等。肉甜细嫩,质地极佳,在国内外海味品市场上列为一级优质品。
跨国零售企业为了履行其对社会负责任的承诺,特别注重采购用可持续的方式生产的海产品。汕头-台湾浅滩渔场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渔业提升项目(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 ,简称FIP)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早由汕头海茂食品厂和美国Beaver Street Fisheries公司应其客户要求,在国际NGO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Sustainable Fisheries Partnership,简称SFP)的协助下于2013年末率先发起的项目。2015年初,智渔创立后,该项目由智渔代替SFP在中国执行。
“FIP项目既能为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帮助我们达到客户要求的必经之路。”
——Gareth (Beaver Street Fisheries
采购经理)
经过前面一年多的酝酿,2015年6月,智渔联合汕头市水产协会在汕头顺利召开了中国枪乌贼(鱿鱼)资源可持续发展首次圆桌会议。此会议汇集了国内外专业人士、行业经营者、政府管理者等共同探讨研究该渔业现状及面临挑战。会议上,中国枪乌贼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改进现阶段中国枪乌贼渔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得到与会各方的一致认同。同时,与会各方拟就开展中国枪乌贼资源使用现状评估、产卵场保护措施研究、现行渔业管理政策分析和改进等专项研究作为该计划落实的具体步骤达成初步共识,智渔负责调查研究计划可行性和设计实施方案。
汕头南澳岛上晾晒在渔家门口的鱿鱼
“随着项目的发展与推进,我们迫切需要多方参与和协助。渔业资源是开放性、广范围、不容易被观测的资源,因此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管理好资源的目的。”
——韩寒(智渔主任)
又经过两年的筹备,2017年9月,在多家国内外鱿鱼采购商和供应商的联合支持下,项目正式启动。显然,这不是一个短期项目,作为项目执行方,智渔的策略是,首先推动当地供应链各方及渔业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对汕头南澳周边渔场中国枪乌贼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寻求建立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多方参与的渔业管理机制。
该项目从建立更完备的渔业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着手,将结合渔业部门的管理需求,顺应政策发展趋势,撬动企业和当地渔业社区的力量,将减船转产、休闲渔业、渔民共管等政策的落地实验与探索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以期创新一种多方联合参与的渔业资源管理机制。
“FIP 的核心是希望通过推动本地的行动来提升渔业的可持续性,且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本土智慧。”
——何映霖(智渔FIP项目经理)
在码头调研的智渔FIP项目经理何映霖
眼下,该项目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汕头市水产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稳步推进,陆续吸引了包括Netuno USA、Panapesca、High Liner等各大国际采购商以及汕头市万成鑫水产有限公司、汕头市海茂食品厂有限公司的参与和支持。
鱿鱼渔业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
(2017年11月 青岛)
2018年2月,项目通过审核,正式在全球FIP项目平台Fishery Progress官网升级为Basic FIP,项目方案也曾作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限额捕捞试点草案之一提交上级部门,虽最终未被国家渔业渔政局采纳,依然为后续政府试点工作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不论是近海还是远洋渔业管理,都离不开渔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以及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渔民三方的联动配合。”
——方舟博士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鱿钓组成员)
2018年7月,智渔联合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渔民代表召开了目标渔业资源管护及产业提升研讨会。 会议针对如何更有序、高效、持久的利用目标渔业资源,组织和促进产业链各方就可能的协作数据采集方案展开讨论并达成初步共识; 同时,成立该FIP专家委员会(SAC),由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汕头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五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
企业代表、渔民代表和渔业科学家
热情探讨鱿鱼渔业管理的未来
7月下旬,智渔与企业和渔民等各方达成共识,并联合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启动了为期一年的目标渔业最小可捕尺寸研究和产卵场识别的监测方案,指导渔民、鱼中、企业根据科学采样要求,每月采集鱿鱼样品送给科学家进行基础生物学,为开展渔业管护措施提供有效的科研依据。
鱿鱼基础生物学样品分析
(图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以鲸豚类为主的濒危海洋动物已经受到来自渔业及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以水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为例,2017年-2019年进行的照片识别调查显示,汕头海域仅剩13头(中华白海豚可以通过背鳍的特点辨认、标记),历史数据库中的其他几头已经有好多年没监测到了。而这种‘与豚争食’的局面,也同样影响到以头足类为主要饵料的长吻真海豚。”
——郑锐强博士(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
智渔联合汕头大学专家设计调动渔民参与式跟踪评估渔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案,尤其针对濒危鲸豚类物种,正在积极争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支持。评估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国际社会认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项工作将为渔业生产管理(包括小型渔业管理)、海洋保护区管理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提升渔民对海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并将可持续渔业的理念与海洋生态保育意识相融合,建设海洋社区生态文明。
汕头南澳岛近岸区域中华白海豚
(图源:郑锐强)
同时,我们也就执行项目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国际标准与中国实际情况“水土不服”的问题反馈给国际同行,用一线实践经验来积极影响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为中国渔业的特殊背景及其改进所需的方法论争取国际同行的更多理解与支持。
停靠码头的延伸钓捕鱿船上的钓具
“作为渔民,我觉得我和渔业很有缘。我愿意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也觉得把当地鱿鱼推广到国外是好事。我希望这个项目能落地我们中柱村来,这样我们村的鱿鱼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2018年12月,智渔派驻两位专职人员驻扎汕头南澳,深入渔业社区和渔民、基层管理者、经销商等频繁互动,建立项目的持续推进。
走访当地的渔民和水产企业
(2018年12月 汕头·南澳)
与此同时,智渔在以鱿鱼FIP为核心大力推进的基础上,还联合利益相关方策划和启动了当地其他渔业经济物种的项目,主要品类涉及:章鱼(短蛸Octopus Ocellatus),青口(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虾(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
目前渔业捕捞科技和作业工具都非常先进,但很多小时候经常能看到鱼虾自己爬上岸的现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所以,我们励志将我们的品牌做得更大更强,储蓄更多的能量去引导我们的消费者正确使用野生海鲜和真正懂得野生海鲜的价值,更可持续的走……
通过实施汕头-台湾浅滩渔场中国枪乌贼及其他物种渔业提升项目,智渔希望探索更大范围的我国近海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国家全面减船减产、资源修护的政策背景下,除了围绕生物学的资源评估以外,我们如何利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农村发展学等研究手段,立体解剖渔业困境,如何借助新时代下的信息共享工具,将区域资源和环境的公共利益与传统贸易链条有机融合,是智渔要长期坚持探索的方向。
这条路注定曲折漫长……
但是,就像在海上漂泊、坚毅而乐观的潮汕渔民一般,面对风浪,让我们喝一杯功夫茶,继续起航!
你可能还想看:
中国鱿鱼捕捞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们在青岛渔博会前供应链圆桌会议上都说了些啥?
我们需要优秀的小伙伴,详情点我
—— END ——
本文为智渔原创,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 辑 | 何映霖 双 颖
排 版 | 维 泽
感谢SEE慈善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慈善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